妊娠高血压主要由免疫调节异常、胎盘浅着床、血管内皮细胞受损、遗传因素等原因引起。治疗方法一般包括生活方式调整、药物治疗、适时终止妊娠等。
1、生活方式调整:免疫调节失衡使母体对胎儿产生免疫排斥反应,胎盘浅着床影响子宫胎盘血流灌注,都可能引发妊娠高血压。此时需通过生活方式调整控制血压,如保证充足睡眠,每天卧床休息不少于10小时,采取左侧卧位,可改善子宫胎盘血液循环,饮食上减少钠盐摄入,每日不超过5克,增加蛋白质、维生素及富含铁、钙食物的摄入,如牛奶、瘦肉、新鲜蔬果,同时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精神紧张,可通过听音乐、散步等方式缓解压力。轻度妊娠高血压患者经生活方式干预,血压可能得到有效控制。
2、药物治疗:当生活方式调整效果不佳,或血压持续升高时,需进行药物治疗,用药需遵医嘱。常用降压药物有拉贝洛尔片,它能同时阻断α、β受体,降低血压的同时不影响胎盘血流,硝苯地平缓释片则通过阻滞钙离子内流,松弛血管平滑肌,降低外周血管阻力,达到降压目的。若出现子痫前期症状,还需遵医嘱使用硫酸镁注射液解痉,预防子痫发作,同时密切监测血镁浓度,防止镁中毒。药物治疗过程中,需定期监测血压、尿蛋白及肝肾功能,根据病情调整用药剂量和方案。
3、适时终止妊娠:若病情严重,经积极治疗仍无明显改善,或出现子痫、胎盘早剥、胎儿窘迫等严重并发症时,需及时终止妊娠。引产适用于病情较轻、宫颈条件成熟的孕妇,可通过静脉滴注缩宫素或使用前列腺素制剂促进宫缩,经阴道分娩,剖宫产则适用于病情危重、宫颈条件不成熟、存在产科指征的孕妇,能迅速娩出胎儿,降低母婴风险。终止妊娠时机和方式的选择需综合考虑孕妇和胎儿情况,由医生权衡利弊后决定。
妊娠高血压严重威胁母婴健康,及时发现并采取科学治疗措施至关重要。孕妇需定期产检,出现血压升高、头痛、眼花等症状时立即就医,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治疗方案,保障孕期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