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颤(心房颤动)的症状因个体差异及病情轻重而有所不同,部分患者可能无明显不适,但典型症状一般包括心悸、胸闷、乏力、头晕及并发症相关表现等。
1、心悸:心悸是房颤最常见的症状,表现为心跳异常加快、不规则或“漏跳感”。患者常自觉心慌、心跳紊乱,可伴随胸部扑动或震颤感,尤其在活动或情绪波动时更为明显。这种不适感可能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甚至数天,严重影响日常生活质量。
2、胸闷:房颤发作时,心房失去有效收缩功能,导致血液在心房内淤滞,可能引发胸闷或压迫感。部分患者会感觉胸部发紧、呼吸困难,尤其在体力活动或平卧时加重,可能与心输出量减少或肺循环淤血相关。
3、乏力:由于心房颤动导致心脏泵血效率下降,全身组织器官供血不足,患者常出现不明原因的疲劳、虚弱感,即使轻微活动也易感到力不从心。长期房颤还可能引发肌肉萎缩、运动耐量降低等慢性表现。
4、头晕:房颤引起的心输出量减少可导致脑部供血不足,表现为头晕、眼前发黑(黑矇),严重时甚至发生晕厥。这种症状在体位突然改变(如从卧位到站立位)时更易出现,需警惕跌倒风险。
5、并发症相关表现:房颤患者易形成心房内血栓,血栓脱落可能引发脑卒中(表现为突发偏瘫、言语障碍)、肢体动脉栓塞(如手指发凉、疼痛)等严重并发症。此外,长期房颤还可能加重心力衰竭,出现下肢水肿、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等症状。
房颤的症状具有隐匿性和多样性,部分患者可能仅表现为轻微不适或无症状,但潜在风险极高。若出现持续心悸、不明原因头晕或乏力,尤其是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时,应及时就医进行心电图、动态心电图监测等检查。早期诊断和规范治疗可显著降低卒中、心衰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改善患者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