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瑞平  副主任医师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中医内科

0 0 14502 4
视频 音频 文章 问答

湿气重如何艾灸调理

2025/7/15 17:32     阅读:13

艾灸调理湿气重一般可通过选择核心祛湿穴位、掌握正确艾灸方法、区分寒湿湿热辨证施灸、控制艾灸时长频率、配合生活习惯改善,借助艾灸温通经络、散寒化湿的作用,促进湿气排出。

1、选择核心祛湿穴位:主穴选足三里、中脘、丰隆、阴陵泉,足三里健脾促运化,中脘和胃化湿,丰隆化痰祛湿,阴陵泉利水渗湿,这组穴位适用于各类湿气重人群,可重点艾灸,每次选2-3个穴位轮换操作。

2、掌握正确艾灸方法:采用悬灸或艾灸盒温灸,悬灸时艾条距皮肤3-5厘米,以局部温热无灼痛为宜,寒湿重者可配合隔姜灸,将姜片贴穴位上施灸,增强温阳化湿效果,艾灸后避风保暖,避免寒气侵入加重湿邪。

3、区分寒湿湿热辨证施灸:寒湿体质加灸关元、命门温阳散寒,湿热体质减少艾灸时长,可加灸曲池穴清热,避免艾灸过度加重热象,需根据体质调整艾灸方案,防止适得其反。

4、控制艾灸时长频率:每次每穴艾灸10-15分钟,整体不超过40分钟,寒湿重者每周3-4次,湿热者每周2-3次,儿童和老人时间减半,以皮肤微红为度,避免过度艾灸耗伤津液,引发口干、上火等不适。

5、配合生活习惯改善:艾灸期间避免久坐湿地、过食生冷,艾灸后喝温水促进代谢,结合快走、八段锦等运动增强祛湿效果,通过艾灸与生活调理结合,从排湿和防湿两方面阻断湿气生成与滞留。

湿气重艾灸调理需选对穴位、辨证施灸,掌握时长频率,配合生活习惯改善,通过温通经络、健脾化湿,多数人可有效排出湿气,长期坚持能防止湿气反复,改善相关不适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