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道闭锁是一种严重的小儿肝胆系统疾病,一般指胎儿期或出生后肝内外胆管发育异常,出现进行性炎症、纤维化及胆管闭塞,最终导致胆汁淤积性肝硬化。此病多见于足月新生儿,需与新生儿黄疸鉴别,是婴儿期肝移植主要病因之一。
胆道闭锁病因尚未完全明确,目前认为可能与胚胎发育异常、免疫机制紊乱及病毒感染有关。典型表现为出生后2-3周黄疸持续不退且逐渐加深,皮肤泛黄可蔓延至巩膜,大便呈陶土样白色,尿液深黄。实验室检查可见直接胆红素持续升高,腹部超声显示肝门部纤维块及肝脾肿大。若未及时诊断治疗,患儿多在1岁内进展为终末期肝病。
诊断首选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或经皮肝活检,确诊依赖术中胆道造影。治疗关键在于早期行肝门空肠吻合术(Kasai手术),重建胆汁引流通道。手术时机需在60天内,此时成功率可达60%-70%。若出现肝硬化失代偿或反复胆管炎,则需肝移植。术后需长期抗炎、利胆及营养支持,预防门静脉高压等并发症。
胆道闭锁是新生儿致死性肝病,早期诊断和手术干预至关重要。家长发现婴儿黄疸异常应及时就医,超声检查可作为初筛手段。规范治疗与随访可使多数患儿避免肝移植,术后生存率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