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律无效的房颤并非必须做导管消融,通常需综合评估症状严重程度、心脏结构功能、卒中风险及患者意愿,导管消融可作为选择之一,但并非唯一治疗手段。
房颤复律无效指药物或电复律后心律无法维持正常窦性节律。此时是否选择导管消融需全面考量,症状轻微者可优先药物控制心室率并预防血栓,若房颤导致明显心悸、气短或心衰加重,且左心房无明显扩大、心脏功能正常,则导管消融成功率较高。对于CHA?DS?-VASc评分≥2分的高卒中风险患者,无论是否消融均需长期抗凝。
导管消融通过射频或冷冻能量破坏房颤触发灶,适用于阵发性房颤或病程<1年的持续性房颤患者。研究表明,早期消融可延缓心脏重构进程,提高远期窦律维持率。高龄、左心房明显扩大(>50mm)、严重纤维化或合并瓣膜病的患者,消融成功率较低,需谨慎评估。部分患者术后可能复发,需二次消融或联合药物治疗。
除导管消融外,患者还可选择外科微创消融或杂交手术,但创伤更大。症状控制不佳者可调整抗心律失常药物方案,或植入心脏起搏器联合房室结消融控制心室率。无论采取何种治疗,抗凝治疗对预防脑卒中至关重要。
复律无效的房颤治疗需个体化决策,导管消融是重要选择但非必须。患者应与医生充分沟通,权衡症状、风险及预期获益。无论是否手术,规范抗凝和长期管理缺一不可。定期随访评估心脏功能,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才能改善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