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节是肺部影像上直径≤3cm 的圆形或类圆形病灶,成因复杂,主要与感染、环境、疾病等因素相关,具体如下:
🦠感染因素:过去或当前感染细菌(如结核分枝杆菌)、真菌(如曲霉菌),炎症愈合后可能留下瘢痕组织,形成良性结节;部分活动性感染也会直接引发炎性结节,常伴随咳嗽、低热等症状,抗感染治疗后结节可能缩小或消失。
🌫环境与生活因素:长期暴露于粉尘(如煤矿、建筑工人)、油烟(如厨师、家庭主妇)、空气污染中,有害物质沉积在肺部,刺激肺组织形成结节;长期吸烟(包括二手烟)会损伤肺黏膜,增加结节形成风险,且可能提高恶性结节概率。
🦀疾病关联:良性疾病如肺错构瘤(肺组织发育异常形成的良性肿瘤)、肺血管瘤,会表现为肺结节;恶性疾病如早期肺癌(尤其是肺腺癌)、身体其他部位癌症转移至肺部(肺转移瘤),也会形成结节,通常需进一步检查(如增强 CT、穿刺活检)明确性质。
🧬遗传因素:少数人因家族遗传倾向,肺组织对有害物质更敏感,或存在基因异常(如 EGFR 基因突变),比普通人更容易形成肺结节,且恶性风险可能更高,需定期筛查。
发现肺结节不必恐慌,多数为良性。建议按医生建议定期复查(如 3-6 个月做一次 CT),观察结节大小、形态变化,若出现结节增大、边缘变模糊,需及时进一步检查,排除恶性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