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转移癌是指原发于身体其他部位的恶性肿瘤细胞,通过血液循环或淋巴系统转移到骨骼,并在骨骼内继续生长繁殖形成的肿瘤,也被称为转移性骨肿瘤。它并非骨骼本身发生的原发性癌症,而是其他部位癌症扩散至骨骼的结果,常见于乳腺癌、前列腺癌、肺癌、肾癌和甲状腺癌等恶性肿瘤的晚期阶段。
骨转移癌可发生于全身任何骨骼,但脊柱、骨盆、肋骨和股骨等中轴骨及近心端骨骼更为常见。这是因为这些部位血运丰富,且部分骨骼(如脊柱)存在特殊的静脉系统,为癌细胞提供了栖息地。患者常表现为持续性、进行性加重的骨骼疼痛,夜间疼痛尤为明显,且普通止痛药难以缓解。随着病情进展,骨骼结构被破坏,患者可能出现病理性骨折,轻微外伤甚至无诱因即可导致骨折,严重影响活动能力。若转移至脊柱,可能压迫脊髓或神经根,引发肢体麻木、无力甚至截瘫;若转移至骨盆,可能压迫膀胱或直肠,导致排尿、排便功能障碍。
诊断骨转移癌需结合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如X线、CT、MRI、PET-CT)和病理活检。治疗以综合治疗为主,旨在缓解疼痛、控制肿瘤生长、预防骨折等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常用方法包括放疗、化疗、靶向治疗、手术治疗及止痛药物治疗等。早期发现和治疗原发肿瘤是预防骨转移癌的关键,对于已确诊的癌症患者,定期进行骨扫描等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骨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