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大便时肛门痛且出血,多与肛裂、痔疮、肛周感染或肠道疾病相关,不同原因疼痛和出血特点不同,需结合症状判断,长期不缓解需就医,避免加重损伤。
肛裂是最常见原因,排便时干硬粪便撕裂肛管皮肤,出现刀割样疼痛,便后疼痛持续一段时间,出血多为少量鲜血,附在粪便表面或滴出,常伴便秘。
痔疮发作也会引发,外痔水肿或血栓形成时,排便挤压会导致疼痛,内痔表面黏膜破损时出血,多为无痛鲜血,滴血或喷射状,严重时痔核脱出,疼痛加剧。
肛周感染或肠道疾病需警惕,肛周脓肿初期排便时疼痛,后期可能伴发热、脓肿;直肠炎、直肠癌也会导致便血,多伴黏液便、排便习惯改变,疼痛不明显但危害大,需通过检查排除。
日常要保持大便通畅,多吃膳食纤维,避免久蹲,便后温水清洗;若疼痛出血超过 1 周,建议到肛肠科就诊,明确原因后针对性治疗,防止贫血或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