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富在线
什么是外耳炎
2025-05-21 05:46 阅读 4

宋海涛  主任医师  耳鼻喉科

北京医院

外耳炎是指发生在外耳道皮肤及皮下组织的炎症性疾病,其核心病因包括细菌或真菌感染、外耳道皮肤损伤、过敏反应、耵聍栓塞及耳道积水等。该病常见于游泳者、频繁掏耳人群及免疫力低下者,临床表现以耳痛、耳道瘙痒、分泌物增多及听力下降为特征,需通过耳镜检查、分泌物培养及影像学检查确诊。

外耳炎的病理机制涉及外耳道皮肤屏障破坏后的微生物入侵。细菌性外耳炎多由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等致病菌引发,表现为急性耳痛、耳道红肿及脓性分泌物;真菌性外耳炎则常见于气候潮湿地区,以曲霉菌、念珠菌感染为主,症状包括耳内奇痒、白色豆腐渣样分泌物及耳闷胀感。此外,外耳道皮肤外伤、慢性中耳炎脓液刺激或长期佩戴耳机导致的局部潮湿,均可诱发炎症反应。

诊断需结合病史与客观检查。耳镜检查可见外耳道充血、肿胀、脓疱或痂皮形成,颞骨CT可排查骨质破坏及肿瘤性病变,分泌物培养可明确致病菌种类。需与外耳道湿疹、外耳道胆脂瘤及中耳炎鉴别:湿疹多伴皮肤渗出及脱屑,胆脂瘤表现为耳道内灰白色鳞屑状物,中耳炎则以鼓膜穿孔及鼓室积液为特征。

治疗以局部处理为核心,辅以病因治疗。急性期需用3%过氧化氢溶液或生理盐水清洗耳道,清除分泌物后涂抹抗生素软膏(如氧氟沙星滴耳液)或糖皮质激素(如氢化可的松软膏)。真菌性外耳炎需用硼酸酒精冲洗耳道,并避免滥用抗生素滴耳液。合并糖尿病等基础疾病者需控制血糖,耳道狭窄或闭锁者需行外耳道成形术。

外耳炎的预后与治疗及时性密切相关。规范治疗下,急性细菌性外耳炎通常1-2周内痊愈,真菌性外耳炎需持续用药4-6周。若延误治疗,可能发展为慢性外耳炎,导致耳道狭窄、听力永久性损伤甚至颅内并发症。预防需避免耳道进水、减少掏耳频率,游泳时佩戴耳塞,糖尿病患者需定期监测耳道健康。

医生最新作品

  儿童腺样体肥大的危害 阅读 2
  鼻息肉必须手术吗 阅读 2
  声带息肉如何治疗 阅读 2
  突发性耳聋能恢复吗 阅读 2
  喉癌早期有哪些症状 阅读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