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道炎是阴道黏膜及黏膜下结缔组织的炎症,常因病原体感染或阴道微生态失衡引发。主要包括细菌性阴道病、滴虫性阴道炎、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老年性阴道炎、幼女性阴道炎等,各类型致病机制与临床表现存在差异。
1、细菌性阴道病:阴道内正常菌群失调导致厌氧菌过度繁殖,加德纳菌等微生物释放胺类物质,引发阴道分泌物增多且具鱼腥臭味。在性活跃期女性中高发,与频繁阴道冲洗或多个性伴侣相关。
2、滴虫性阴道炎:阴道毛滴虫通过性接触或公共浴池传播,虫体吞噬阴道上皮细胞并破坏糖原代谢,导致分泌物呈黄绿色泡沫状。感染者常伴外阴瘙痒及灼痛,部分出现尿频、尿痛等泌尿系统症状。
3、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白色假丝酵母菌在阴道pH值改变时转化为菌丝相,黏附并侵入阴道上皮细胞。典型表现为凝乳状或豆腐渣样分泌物,外阴红肿伴剧烈瘙痒,孕期或糖尿病女性更易发病。
4、老年性阴道炎: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导致阴道黏膜萎缩变薄,上皮细胞内糖原减少使乳酸杆菌数量降低,阴道pH值升高引发感染。患者常有阴道干涩灼热感,分泌物稀薄呈淡黄色,严重者伴接触性出血。
5、幼女性阴道炎:婴幼儿外阴发育未完善且雌激素水平低,易受肠道细菌或异物侵入感染。表现为阴道脓性分泌物增多,外阴红肿伴排尿疼痛,家长应该注意观察患儿衣物分泌物情况。
阴道炎的诊断需结合分泌物常规检测及病原体培养,不同类型用药方案差异显著。患者应避免自行用药,尤其是孕期或合并其他疾病者,需在医生指导下完成规范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