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预防骨质疏松通常需做到保证充足钙与维生素D摄入、坚持适度运动、避免不良生活习惯、定期监测骨密度、积极管理基础疾病等,通过综合措施减少骨量流失,降低发病风险。
1、保证充足钙与维生素D摄入:每日饮食中增加牛奶、豆制品、深绿色蔬菜等含钙丰富的食物,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钙剂,如碳酸钙D3片,补充维生素D,如维生素D滴剂,或每周晒太阳2-3次,每次15-20分钟,促进钙吸收利用,为骨骼提供充足原料。
2、坚持适度运动:选择快走、太极拳、广场舞等负重运动,每周5次,每次30分钟,通过骨骼受力刺激成骨细胞活性,延缓骨量流失,也可搭配轻量力量训练,如举哑铃、弹力带练习,增强肌肉对骨骼的牵拉作用,改善骨密度,运动时需避免剧烈动作以防跌倒。
3、避免不良生活习惯:戒烟限酒,吸烟会抑制成骨细胞功能,过量饮酒影响钙吸收。减少咖啡、浓茶摄入,避免长期大量饮用导致钙流失。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维护内分泌稳定,减少对骨代谢的干扰。
4、定期监测骨密度:65岁以上老年人建议每年进行一次骨密度检测,早发现骨量减少趋势,及时干预。女性绝经后、有脆性骨折史或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的老年人,应提前至每半年检测一次,做到早预防、早治疗。
5、积极管理基础疾病: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肾病等基础疾病可能加速骨量流失,需严格控制病情,遵医嘱用药,减少疾病对骨骼的损害。如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需规范治疗,避免甲状腺激素过量导致的骨吸收增强。
老年人预防骨质疏松需从饮食、运动、生活习惯、监测及基础疾病管理多方面入手,长期坚持可有效维护骨健康,降低骨质疏松及骨折风险,提高晚年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