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志勤  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神经内科

0 0 3184 18
视频 音频 文章 问答

什么是周围性面瘫

2025/7/24 17:26     阅读:12

周围性面瘫是一种以单侧面部表情肌瘫痪为特征的常见神经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口角歪斜、眼睑闭合不全、额纹消失等症状。该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无性别差异,通常由面神经在颅外段的损伤或压迫引发。

面神经作为第七对脑神经,负责支配面部表情肌运动。当病毒侵袭、耳部感染、外伤或免疫异常等因素导致面神经发生炎症或水肿时,神经传导功能受阻,进而引发面部肌肉瘫痪。约70%患者与带状疱疹病毒、流感病毒等感染相关,部分患者发病前存在耳后疼痛或受凉史。发病时,患者通常无法完成抬眉、闭眼、鼓腮等动作,而且部分患者还伴有味觉减退、听觉过敏或耳部疱疹症状。

日常应该注重面部保暖,避免冷风直吹,外出时佩戴口罩或围巾。清淡饮食,多摄入富含B族维生素的食物,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眼睑闭合不全者需要每日使用人工泪液,夜间涂抹眼膏预防角膜损伤。康复期可以对着镜子练习抬眉、鼓腮等动作,并配合针灸或热敷促进神经修复。

周围性面瘫预后多良好,早期规范治疗可显著提高恢复率。患者需保持积极心态,遵医嘱完成全程治疗,定期复查评估神经功能,多数可在3至6个月内恢复正常面部表情。